上一期,我们走进了吴礼冠老先生镜头下千年沧桑的古桥,也预告了潘柏林大师“妙手神韵”的石湾陶塑即将在南国秋日绽放。这一次,我们听到了吴老与潘大师的共同“期待”!
吴老难掩心中热情坦言:“能与潘大师对话,是一件有意义的事,期待。”潘大师何不深怀此情!这朴素的话语,承载着两位跨越媒介、心意相通的厚重分量。而行将到来的两位文化守望者跨越山河与泥土的对话,必将引起无数人对传承与创新的共鸣和畅想。
吴礼冠(左)潘柏林(右)
吴老一直在用脚步探寻文明的根脉。他最新的系列画册《非遗与艺术》,正是这份执着精神的延续与升华。在文中,吴老将目光投向更为广阔的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沃土。
展开剩余81%在吴老看来,非物质文化遗产,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绵延传承的“生动见证”。它深深植根于民间,流淌在生活的细节里,与艺术有着千丝万缕、甚至血脉相融的联系。他回溯历史长河,揭示了一个常被忽略的真相:艺术并非天生高居殿堂。从欧洲中世纪的能工巧匠到古希腊陶瓶上的精妙绘画,艺术与工艺本为一体,那些匠人用双手创造的,正是当时最璀璨的艺术瑰宝。“其实,艺术的边界是移动的,传统手工艺和民间艺术,使艺术体系得到扩大。” 吴老这一掷地有声的论断,是对非遗艺术价值的深情正名与升华。
吴老不停地行走、记录、思考,拜访过众多顶尖的非遗传承人。这一次,潘大师将进入他的视野。这些非遗传承的故事,汇聚成一条坚定的信念:“非遗没有国界。对非遗,买卖是最好的保护,使用是最好的传承。”将在金秋十月开启的“妙手神韵”潘大师创作作品大展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呈现。
吴礼冠系列画册《非遗与艺术》
而这份对非遗“活起来”的殷切期望与践行之道,正与金秋十月即将在深圳南山漫谷·同构艺术空间隆重启幕的潘柏林大师陶艺展形成绝妙的呼应!潘柏林大师,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、国家级非遗石湾陶塑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,其半生心血凝结的杰作,正是对吴老所倡导的“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”理念最生动的诠释。
潘柏林陶塑作品
此刻,品读吴老的《择一事 终一生》序章,正是为这场即将到来的艺术盛宴预热思想与情感。文章中,吴老以平实深邃的笔触,礼赞着非遗守护者“择一事,终一生”的执着精神。这份源于大地的深情与坚守,正是连接古桥沧桑与陶塑神韵的灵魂纽带。
择一事 终一生
——浅谈“非遗”与艺术
吴礼冠
谷雨时节,我到江西临川,拜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川篾编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徐建元。
58岁的徐建元,16岁跟师傅学竹篾编织。始初,砍竹、破篾,做竹椅、编谷箩、织雨帽。熟手后,师傅看他聪颖机敏,便指导他学竹篾刮青、竹片分层、起薄、冲头、揉丝扣抽匀,“百斤毛竹,抽丝八两”。
手艺也由编织“喜箩”、“竹叶粽盒”等承载地方记忆和文化传统的竹艺品,到编织、制作工艺比较讲究,技术要求比较高,有文化内涵的《五牛图》、《八仙过海》等喜闻乐见、附加值高的竹艺产品。也许艺高人胆大,不多久,他又编织《八十七神仙卷》、《清明上河图》等大型历史文化含量高的竹艺产品。《清明上河图》刚问世,就被中国国家版本馆永久收藏。
徐建元只是众多非遗传承人中的一个。
非物质文化遗产(简称“非遗”),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,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,具有当代价值的民间文化传统和生产生活习俗。
非遗有10个类型,包括传统手工艺、民俗。这些类别,和艺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,有些项目,艺术基因还比较丰富。
欧洲从中世纪到近代,艺术都是与工艺结合在一起的。在那个时代,艺术和工艺没什么区别,石匠、木匠、铁匠等各种匠人的地位,与做绘画和雕塑的人没什么区别,有些工匠也被视为艺术家。
希腊人在建筑中安放雕塑,在陶瓶、陶罐上绘画,成为各种造型艺术的结合。
其实,艺术的边界是移动的,传统手工艺和民间艺术,使艺术体系得到扩大。
截至2024年12月,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44项,全国共有各种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,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57项。这些非遗代表性项目大多来自民间,根植于乡村,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。
近些年,我拜访了不少非遗项目传承人。他们都是行业、项目的顶尖高手,有艺术造诣,在业内做出斐然的成绩,为非遗传承作出了较大的贡献。
非遗没有国界。对非遗,买卖是最好的保护,使用是最好的传承。
共同努力,让非物质文化遗产“活”起来。
当我们沉浸于吴老对非遗与艺术的深刻洞见时,心中对十月深圳之约的期待是否愈加炽热?吴老的声音犹在耳:“对非遗,买卖是最好的保护,使用是最好的传承。”就此,我们提前约定,邀你到十月的展上来买买买!
因为我们像两位非遗守望者一样深信:唯有让非遗真正“活”在当下,融入现代生活的血脉,其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独特文化基因才能生生不息、焕发新的生机。
让我们静待10月,期待潘大师以陶土与火焰,奏响“妙手神韵”的绝妙之旅。
· The end ·
如需转载,请在后台回复“转载”
部分图源网络,如侵告删
欢迎转发至朋友圈炒股配资要求
发布于:广东省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线上股票配资门户网_在线股票配资平台_最专业股票配资平台观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