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——【·前言·】——》榆林股票配资
陈后主败国被俘,本应是历史上最典型的亡国之耻,但偏偏这人不死也不悔,竟然在软禁中活了十五年。
更离谱的是,他活腻了,居然向隋文帝讨了个官位,理由让人哭笑不得。杨坚听完后,回了四个字:“全无心肝”。
一个王朝的终结,竟靠一个跳井皇帝收场,荒不荒唐,你说?
跳井的亡国皇帝,演完了一场闹剧589年正月,建康城破。
这不是第一次南北对决,也不是第一次王朝倾覆,但这一次特别。南陈最后一位皇帝陈叔宝,在国破那天,没打、没逃、没讲义气,他跳井了。
展开剩余89%不是殉国,而是藏命,他不是一个人跳,还带上了张丽华和孔贵嫔,两位宠妃,一起用一根绳子绑在腰间,准备藏身井底。三人串成一串,像极了耍猴的皮影戏。
贺若弼领兵冲进宫廷时,掀开帷幔,三人浑身湿透、脸色煞白,像是捞上来的三条死鱼,没有悲壮,没有激愤,只有尴尬。
这个动作,把南朝最后一口气,活活熄灭。
这场闹剧,记载在《隋书·陈叔宝传》,没有夸张,一根绳索,串起陈朝末代皇帝与两个宠妃的亡国命运。不仅荒唐,简直侮辱了“末路英雄”这四个字。
陈叔宝被押往长安,没有枷锁,没有哭嚎,他脸上甚至没有太多羞耻,或许他根本不知道“羞耻”两个字怎么写。
他到长安后做的第一件事,不是请罪,不是悼亡,而是问:“给我个房子住吗?”
结果还真有,杨坚不但给了房子,还给了钱,给了人,待遇堪比退休官员。
这不是优待,而是冷嘲,杨坚明摆着是在用他当活标本给后人看,亡国之君是怎么混吃等死的。
你以为陈叔宝会心怀亡国之痛,伺机复国?他只想着驴肉和好酒。
一石酒一锅驴,活成了史书里的“滑稽担当”到了长安之后,陈叔宝的日子出奇地“滋润”。
没有刑罚,没有审问,杨坚给他安排了宅邸,按三品官员标准发俸禄。有人看不懂,为什么给个亡国之君这种待遇?
其实,杨坚心里门儿清,这种人,不怕。
有人去禀报:“陈叔宝每天不是在吃,就是在喝,喝醉了睡,醒来再喝。”
杨坚听了,笑了,再问:“他有啥喜好?”
回答:“喜食驴肉。”
“酒喝多少?”答曰:“一石。”
一石是120斤,别说杨坚,连守着他的太监都吓了一跳,皇帝都不敢这么喝,他天天这么灌。
这一点,《隋书》《北史》《资治通鉴》都有记录,不是段子,而是正史。一个亡国皇帝活成了长安城的笑柄。
可他不觉得羞,他醉了,摇头晃脑念诗;醒了,让厨子整两斤驴腿炖汤;睡醒,又喊上门下小童灌酒。
有人说,这叫“宠辱不惊”,但其实这叫“自甘卑贱”。
他不是不能争,而是压根不想争,酒是麻醉剂,驴肉是安全感,他靠这两样,活了十五年。
这十五年,陈叔宝像个寄生虫,寄居在胜者的朝廷中,过着与世无争的废人生活,他不谈陈朝,不念江南,不管旧臣生死。
你说他窝囊吧,他却活得挺好;你说他有福吧,他是带着耻辱活的。
可没想到,他还想升官。
想当官的亡国皇帝,脸皮到底能有多厚?时间一晃,陈叔宝已经在隋朝活了十多年。
前半段日子,他醉生梦死,驴肉配酒,活得不亦乐乎。可人到中年,再好的酒也腻了,再肥的驴肉也没滋味。他突然来了兴致,想起自己以前是皇帝,哪怕亡国了,也不能天天这么混吧?
于是,他开口了,向看守自己的人提出:“我想要个官。”
这话一出,吓坏了守卫,谁都知道这不是普通人,这可是亡国的君主,哪有开口要官的道理?他们不敢耽搁,马上奏报杨坚。
杨坚一听,差点把手里的茶盏摔了:“他要官?他想干什么?复国?”
不是的,监守人回说:“他说自己现在无官无职,每次上朝都不方便,心里有些不安,只是想有个头衔,进出好看些。”
不是想干事,是怕自己没面子。
杨坚听完,沉默了很久,然后说出四个字“全无心肝。”
这句话榆林股票配资,历史记住了,这是一个统一天下的皇帝,对一个亡国之主最精准的评价。
“全无心肝”不是骂狠毒,也不是骂愚蠢,这四个字,是对陈叔宝人格彻底的否定。他不知羞耻,不识大体,不思国家亡于己手,却在敌国朝廷里厚着脸皮要官帽。
别的亡国之君,不是逃,就是死,最差也知道羞。可陈叔宝,不但不羞,还觉得自己挺委屈。
更离谱的是杨坚竟然还答应了!
他不是怕,也不是恨,而是懒得再管,他说:“给他一个三品官,这样上朝总归有个名分,他也不至于总像个挂名宾客。”
隋文帝这一手,不是施恩,是把陈叔宝钉死在耻辱柱上。
让你活,还让你出入宫廷;让你当官,还让你天天让人看笑话。整个朝廷都知道这是那个跳井、好驴肉、醉酒不醒的亡国之君,现在又来求官了。
这之后,陈叔宝还是照旧喝,喝完写诗,醉后唱曲。守卫再度奏报:“后主每日醉酒,很少清醒。”
杨坚摆摆手,叹了口气说了一句:
“随他吧,他若不醉,怎么熬得过这一辈子?”
一个醉鬼写的诗,换不来被原谅的命运604年,隋文帝东巡邙山。
邙山是帝王祭天封禅的场所,自古就有“天子封禅此山”之说,陈叔宝被召同往。那天,他醒着,没喝醉,他穿上朝服,神情肃穆,仿佛真的是一位朝廷高官。
席间众人作诗,他也提笔赋诗一首:
“日月光天德,山川壮帝居;太平无以报,愿上东封书。”
意思是,他觉得隋朝太平盛世,想上书请求封禅,以表忠心。
话虽漂亮,但众人都低头窃笑,这个人当初毁了自己的国家,如今却在敌朝表忠心,换作是谁,也难免感到反胃。
杨坚不置可否,他对身边人说:“陈叔宝这个人,如果当初把写诗饮酒的功夫用在治国上,也不至于亡国到跳井。”
这句评语,记录在《隋书》,冷静、克制,字字如刀。
604年冬,陈叔宝病倒在洛阳,他的死,没有惊动太多人。没有旧臣痛哭,没有宗室吊唁,到头来,死讯是由守卫送上来的。
杨坚沉默一会儿,点了点头,只说一句话:“埋了吧。”
后来,朝廷追赠他为大将军、长城县公,谥号“炀”。炀,意为奢逸不节,也算点到为止。
他死后葬在洛阳邙山凤台里,没有陵墓,没有碑文,只有一个角落,安放着这个活过52年的亡国君主。
他活下来了,但留下的不是警世遗训,而是一场旷日持久的笑话。
结语:有人说,陈叔宝的结局其实挺“幸福”的,不战而降,吃喝不愁,官职不缺,善终葬地,活得比太多死得惨烈的皇帝好多了。
真正的皇帝,从来不是看你活多久,而是看你死得值不值得被铭记。
陈叔宝,活了十五年,没赢得一丝尊重,他的名字留在史书里,不是因为他的政绩、谋略、胆识,而是因为他那句——
“愿得一职名,以便朝见。”
这句话,比跳井还荒唐,比醉酒更可悲,千百年来,亡国之君很多,但“全无心肝”四字,只属于他。
参考资料:《隋书·卷七十六·列传第四十一·陈叔宝传》《资治通鉴·卷一七四》《北史·卷八十·列传第六十八》《通典》卷三十六发布于:山东省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线上股票配资门户网_在线股票配资平台_最专业股票配资平台观点